8月28日上午,“淮安—上海”海铁联运班列在淮安顺利首发,这标志着将有更多的“淮安造”“江苏造”产品走向世界。
转型发展,交通先行。伴随着鸣笛声响起,满载人造草坪、汽车零部件等货物的40车班列缓缓驶出,将途经海安、南京,最终到达上海芦潮港,继而出口至美国、德国等全球各地,开启货物中转。
“淮安—上海”海铁联运班列是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重点服务项目,该班列的开通,将进一步优化淮安投资环境,有效降低在淮台企的运输成本。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深入推进,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,与大运河文化带、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级战略形成多重叠加,淮安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。作为台资集聚示范区,淮安外贸出口量日益增多,贸易往来已不局限于铁路和公路。面对出口企业的实际需求,铁路、商务、交通等部门密切合作,开启海铁联运互利共赢模式,旨在打通企业运输“最后一公里”,讲好互利共赢故事。这样的强强联合,不仅扩大了铁路和海路运输的辐射范围,还能在服务、组织运输等多方面取长补短,产生“1+1>2”的良好效应。
接下来,淮安新港将以推进大宗货物、集装箱运输“公转铁”“公转水”及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攻方向,打造多式联运物流成本的“洼地”和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“高地”,努力构建淮安地区更加快捷、更加安全、成本更加低廉的现代化综合运输大通道。